[新聞短評] 健身器材新創 Peloton 推出的貸款讓華爾街趨之若鶩

[News Commentary] Peloton Bike Loans Peddled to Eager Wall Street Buyers

[News] FT-Peloton bike loans peddled to eager Wall Street buyers
© FT montage; Dreamstime

今天在 Financial Times 金融時報讀到一篇有趣的文章,結合最近很紅的 Fintech 概念 BNPL (Buy Now, Pay Later),還有因為疫情爆紅的健身器材新創 Peloton,在此分享簡短心得。

原文

Peloton bike loans peddled to eager Wall Street buyers (作者為 Joshua Franklin and Joe Rennison)

Peloton 日前和美國 Fintech 新創公司 Affirm 合作,提供 BNPL 服務給客戶,讓客戶可以無息分期購買Peloton 高額的健身器材,如跑步機、跑步鞋、啞鈴等;而 Affirm 再將這些貸款的債權「證券化」後,賣給華爾街的金融大佬們。

短評

聽到證券化」你會想到什麼? 你對「BNPL」的前景又是怎麼想的呢?

第一次聽到BNPL (先買後付) 這個詞是在一個英國的 Podcast 節目 11: FS,當時覺得是個很好的概念:消費者可以針對小額商品無息分期貸款,而且因為貸款出資方是 BNPL 平台業者,所以消費者不用擔心影響聯徵中心的信用紀錄;而BNPL 平台業者其實通常會跟商家收取一筆「介紹費」,所以從財務角度來看其實算一筆好生意。

但若是 BNPL 平台業者開始將這些小額債權證券化」可又是另一個故事了,還記得 2008 年的次貸風暴嗎?

Affirm 左手跟 Peleton 等商家收取介紹抽成,右手將這些債券打包賣給華爾街的投銀們降低風險,真是很聰明的作法。難怪科技巨頭如 Amazon (Affirm 目前已被 Amazon 收購)、 Paypal (Paypal 剛買了日本的 Paidy) 也都想分一杯羹。

目前個人透過 BNPL 方式取得的分期貸款大多數監管機關是無法掌握的,所以當這個餅持續加大,而債務的違約率無法控管在一定水位的話 (另一個 BNPL 業者 Karma 的報告指出目前旗下貸款遲繳率約為 1/3),對整體金融環境的風險似乎添加許多不確定的因子。

總體而言,我還是樂觀看待各種 Fintech 金融科技新創,希望這些新點子都可以慢慢成長茁壯。BNPL 的發明有其好處:平台業者風險低—貸款金額低消費者違約的機率小),不大有設計倫理的瑕疵—商家會負擔 1.5%~6% 不等的介紹費 (這點在上了 Google 的 UX Design 課程後開始會注意)。有這麼多業者前仆後繼的加入,希望是讓消費者有更好的付款選擇,財務上更靈活,而不要變成另一個 2008!


希望你喜歡我的第一篇新聞短評,如果你也對 Fintech 金融科技相關議題有興趣,或對這篇新聞有什麼想法,歡迎在底下留言跟我分享或透過 email 寫悄悄話給我~

在你離開之前,也別忘了訂閱本站 Second Star To The Right 的電子報才不會錯過最新文章,我的其他產業心得及新聞短評可以在這裡找到。

最後,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你有幫助,歡迎透過以下綠界或讚賞公民 Liker 的連結支持我後續的寫作計畫,也讓這個網站能以無廣告的方式走的更遠,謝謝。

QRCode 4cd7636a 03ef 43fd 9667 88c1eee087ac
Share to Social Media

Find what you're looking for? Tell me all about it!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歡迎跟我分享!